Site icon 台灣基進

批判的繼承,創造的發展 — 第二次寧靜革命

去年此時,台灣基進以「本土化與民主化的奠基者」悼念李登輝前總統,定義他在台灣的歷史地位。隨著河崎眞澄《李登輝秘錄》以李登輝的人生為主軸來觀察東亞近代史,我們主張透過第二次寧靜革命,繼承與發展李登輝為台灣開啟的政治空間。

李登輝對台灣新共和的想像,是本土化與民主化的交織。「國族是永無休止的全民表決,被共同生活的意志所標誌」(Ernest Renan);在邊界之內透過民主機制的主權實踐,可以使台灣社會逐漸確認國族的休戚與共 —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台灣新共和必須是本土的政黨政治,亦即國境之內,本土政黨的競爭與制衡。在李登輝當年的處境,其擘劃的新國家是由本土化的國民黨與逐漸壯大的民進黨形成雙引擎結構,以「本土執政治理」與「本土在野監督」迅速而和平地推動台灣的政治改革。所以李登輝擬透過國會改選、總統直選而強迫國民黨「土斷」,經由台灣民意的檢驗以改造外來性格。

台灣基進黨對李登輝的敬意,體現在對其政治哲學「批判的繼承,創造的發展」。國民黨固然在民進黨執政之後變本加厲國共一家親,自絕於李登輝路線;但是相對於李登輝對國民黨本土化的苦心,我們直接主張國民黨自始就永久失去作為政黨的資格 — 犯下屠殺罪行的政黨,就如納粹,不論本土與否都不應存在民主憲政中。

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化,民主政治的確應落實於政黨競爭而健全發展。但是我們認為李登輝於1990年代想打造的本土政黨輪替藍圖(國民黨 vs. 民進黨)應該修正,台灣需要的是宣判國民黨違憲,或透過一切政治手段使國民黨熄燈,同時促使民進黨與其他政黨以台灣認同為共識而良性競爭。

「本土政黨輪替」是寧靜革命的最後一里路,而與民進黨競爭的立基點,反映了政黨的格局與承擔。台灣需要的第二支本土隊伍,是以消滅國民黨為首務、不懼怕「逢中必反」標籤、對「中華民國」不假辭色、對社會議題的分寸有所警覺、與民進黨分工「把本土做大」的基進政黨,而不是用「擱置藍綠」的名義與國民黨分進合擊、對中國唯唯諾諾、強化中華民國體制、在社會議題加蔥…而傷害本土政權、名為中間實為藍化的投機政黨。

發展第二次寧靜革命,也就是本土政黨輪替,必須以本土陣營的穩定擴大為前提。那些以中間為名的政黨,不論是因為智識不足而不將消滅國民黨與對抗中國作為第一政治哲學,或根本只圖一己之私而毫無政治原則,都是二次寧靜革命的路障。

時值中國建政百年的威脅、世界新冷戰格局的形成、後疫情時代的國際政治變化,台灣需要的是比民進黨更堅持本土與進步價值的深綠政黨,在「守護共同體」的分工中,使政黨競爭上升到民主的及格線。民主的實踐不是脫離現實的照本宣科,政黨輪替的理想不應以「定期改選,定期亡國感」為代價。

相較於這幾年主流第三勢力的民粹 — 以「藍綠一樣爛」的訴求麻痺台灣共同體的生存危機 —,台灣基進黨起始就定錨於「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護台防中」的極端光譜。在我們看似激進實為基進(基本又進步)的政治宣言中,著眼的是民主與本土的不可分割,以及台灣共同體的生存大局。

面對李登輝總統的政治遺產,台灣基進黨有繼承、有發展、有批判、有創造;總而言之,使一個致力於台灣獨立與清算國民黨的政黨茁壯,是為二次寧靜革命的超前部署。我們會堅持「政黨發展與台灣發展的相互依存」,台灣基進的成長,必然伴隨著本土陣營的擴大,而不是萎縮或背叛。我們對李登輝總統的承諾,是一個國族存續不隨政黨輪替而危殆的台灣新共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