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台灣基進

民主陣營「合縱」抗中
台灣應跟上隊伍

日本 面對當前中國軍事威脅,在相關因應措施上,於本週取得相當大的進展。1月11日與英國簽署《相互准入協定》,1月12日與美國共同發表「外交、國防部長2+2會議」聯合聲明,1月13日(台灣時間1月14日凌晨),即將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舉行會談。


📌日本面對中國威脅的因應

英日簽署《相互准入協定》後,將有助於加強、加速,英日的國防安全合作,允許雙方在彼此領土部署軍隊,有利雙方武裝部隊規劃,以及進行大規模的複雜軍事演習,而英國也成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任內,歐洲第一個與日本簽署相互准入協定的國家,是繼2022年1月之後,日澳簽訂《相互准入協定》後的第二個國家。

日本如此積極擴張民主軍事同盟,顯示出日本在對抗中國可能的軍事入侵時,傾向於在既有的「美日同盟」基礎上,為日本的國防安全保障,多增加幾道保險。根據《讀賣新聞》2022年11月的民調顯示,81%的日本受訪者認為,中國對日本構成軍事威脅,68%的受訪者支持日本增強防衛力,而在美日同盟對於日本安全的保障,僅44%的受訪者表示具有信心,日本近期積極與其他民主國家進行合作,也代表對日本國內民意的回應。


📌安倍路線的延續與擴張

岸田文雄原先被外界認為,是日本 自民黨(自由民主黨)中,在外交策略與對中路線上的「鴿派」人物,但顯然在岸田上任首相之後,並沒有背離原先安倍「美日聯合抗中」的路線太遠,尤其在「安保三項文件」修訂發表,重新定義將「反擊能力」納入「專守防衛」的實質內涵後,亦更加積極拓展軍事盟友。

岸田此次與英國結盟,等同將防衛合作擴及北約(NATO)成員,並完成與「澳英美三方安全聯盟」(AUKUS)的結盟拼圖,日本形式上雖未加入AUKUS,但實質上已建立緊密的安保合作,同時也可以看出民主陣營已表現決心,要防止中國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


📌英國重返亞太的原因

日本、澳洲、美國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均採取積極措施應對,皆有其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共同利益的考量,但英國並非印太國家,卻對於台海問題高度重視,則始於脫歐之後。英國脫歐後,開始整頓軍備,重新尋求地緣政治利益,傾向與他國建立多邊、雙邊夥伴關係網絡,以維持全球戰略優勢。

例如:2018年,英國位在中東的巴林海軍基地開始運作,並在新加坡、汶萊設立永久軍事基地,航空母艦與相關艦隊開始作戰航程,前往印太海域執行任務,同時也在AUKUS體系下,進行南海聯合軍演,並重新制定外交、貿易政策,積極與四方會談(Quad)的集體安全體系接軌。

英國一連串的政策調整,主要因素是中國對於全球民主國家的威脅,亦即自由民主與共產極權的價值之爭。


📌歐洲從親中到抗中

近期歐盟國家紛紛來台訪問,本月更有北約前秘書長訪台,期間建議若台海發生衝突,北約雖難以直接參與,但台灣可在網路安全、網路知識情報、軍事合作訓練、高科技軍事領域方面,加強與北約的合作。

早在2021年,歐洲議會就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相關議案,內容包括建議歐盟展開雙邊投資協定(BIA)、歐洲經貿辦事處正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並提及對中國武力威脅的擔憂,敦促歐盟採取更多措施幫助台灣。顯見台灣前途,已逐漸成為歐洲重大利益之所在。

背後的原因,除了台灣是歐盟全球第15大貿易夥伴,亞洲排名第5大貿易夥伴之外,歐盟也持續是台灣的最大外國投資者,直接投資存量達450億美元,佔所有外資25%。

同樣是在2021年,歐洲議會也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對中新戰略」報告,要求歐盟應啟動6大對中因應面向:應對全球挑戰的合作、參與國際規範和人權、識別風險和脆弱性、與志同道合的對象建立夥伴關係、促進戰略自主,和捍衛歐洲的利益和價值觀。

例如:針對歐盟最依賴中國的通訊與科技技術,歐盟將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制定 5G、6G等下一代技術的全球標準,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公司必須被排除在外,並建立一個專門的遠東戰略通訊工作小組,解決中國假訊息的危害。

由此可見,歐盟已不再單純追求貿易利益,而是更著重「理念」、「人權」、「志同道合」(like-minded)等價值導向。故此,歐洲議會凍結商談已久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亦是歐盟對中態度轉變的結果。


📌台灣是印太區域安全的最弱環節

綜觀美國、日本、英國、歐盟這一連串錯綜複雜的合縱連橫關係,焦點區域均集中在中國週邊的印太地區,而其中核心焦點正是台灣。台灣人在中國長期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威脅恫嚇下,逐漸趨於麻痺無感,甚至認為短期到中期之內,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不大。面對中國威脅,台灣人這種「出奇超然」的事不關己態度,恰好讓台灣成為印太區域最弱的環節,與世界眾多民主國家積極熱心的態度,南轅北轍。


📌全世界友台情勢一片大好

在美、日、英、歐一片友台利多政策的順風之下,台灣彷彿拿到一手好牌,例如:美國近期簽署生效的「國防授權法案」,已經賦予台灣等同「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 MNNA)的地位。依據美國國務院說明,MNNA可根據美國法律,在國防、貿易、安全合作領域,取得軍事、經濟特權。

儘管MNNA的權利、義務皆不如北約,但仍有美國國務院列出的以下利益:
1. 獲得用於共同研發、測試或評估的軍事原料、補給或設備的貸款。
2. 可在雙邊或多邊基礎上,為共同培訓和美國簽訂協議。
3. 美國優先提供「超額防衛物資」(EDA)。
4. 成為美軍部署儲存「戰爭物資儲備」(war reserve stockpile)的地點。
5. 可和美國國防部簽署諒解備忘錄(MOU)或其他正式協議,以執行國防設備和彈藥的合作研發計畫。
6. 可能獲准採購衰變鈾武器。
7. 北約及MNNA國家的企業,可投標美國國防部在海外的設備維護、維修、檢修標案。
8. 在國務院技術支援工作小組資助下,採購爆炸物探測設備,進行反恐研發計畫。

在上述第1到3項方面,台灣已透過《國防授權法》獲得同等待遇。至於其他項目,儘管美國尚未在台灣預置戰備物資,但NDAA授權美軍,在台灣打造貯存彈藥和防衛性武器的「區域應變軍備庫」(regional contingency stockpile),而武器設備的研發、維修合作,近年來在國內許多新型武器的開發計畫,亦多有所見。

此外,北約與台灣的軍事人員交流計畫,亦已行之有年,內容包括高階指參教育、實務專講、小組討論,參與人員涵蓋將校階層,研習機構亦見北約防衛學院戰略研究班等處,尤其歷年來藉由人員交流所累積的人脈,皆有助於與北約固定聯繫管道的建立。


📌千萬不要「贏贏筊跋到輸」

當前的重要關鍵在於,台灣是否願意在此順風之下,積極推動加入前述各項集體安全體系,並深化彼此交流,以強化印太防衛體系最脆弱的一環,脫離目前躊躇不定、裹足不前的曖昧態度。

此外,政府相關單位也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向國人清楚說明當前台灣所面臨的國際情勢,對於優劣之處所應採取的態度與作為,並將國內所有足以危害國防安全的因素,予以排除。政府有清楚確實的準備,才更加有利於全民抗敵意志的凝聚與強化。

千萬不要拿到一手好牌之後,「贏贏筊,跋到輸」(iânn iânn kiáu, pua̍h kàu su)。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