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台灣基進

強化外交連結 升級不對稱戰力武備

為後烏克蘭戰爭時代的新國際局勢做準備

雖然目前中俄相濡以沫,中國處處在國際上為俄羅斯的戰爭罪行擦脂抹粉,但若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始終無法取得進展,「久病床前無孝子」,中俄短期戰略同盟的矛盾勢必加劇。可以肯定,中國已經在思考如何踏著俄羅斯的屍體攫取更多國際影響力與聲望。

18日拜習會談後,中國頻繁放出願意當戰爭「調停者」的聲音,並刻意放大美國對台灣立場在會談中的篇幅(白宮新聞稿僅一句帶過),顯見中國也深知烏俄關係的走向將深刻影響未來國際如何看待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台灣務必要在新國際局勢中,對不同的劇本做出相應的超前部署。

今(21)日《自由時報》就對烏俄局勢的結果提出三項情境分析:
https://reurl.cc/RjV726

➤情境一,俄羅斯掌握戰爭主動權,達成讓烏克蘭「中立化」、「去軍事化」、「去納粹化」,並放棄克里米亞與烏東兩州主權,普丁有面子的結束戰爭。
若上述情境真的發生,是對台灣是最糟的結果,冷戰後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和平秩序徹底被顛覆,也等於賦予想要併吞台灣的習近平正當性,國際輿論恐導向台海是下一個烏克蘭。

➤情境二,戰爭持續膠著,俄羅斯經濟面臨崩潰,普丁找不到台階收兵,且憂慮收兵有政權垮台風險;歐美因難民、經濟通膨與制裁反作用力等狀況出現社會動盪,各方主動尋求中國介入調停。
這樣的結果,將可能讓自由世界對中國的國際秩序觀做出讓步。經調停後,俄國雖可能達成部分戰略目標但也已元氣大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可能進一步要求歐美放緩友台力度。

➤情境三,普丁政權因內部矛盾倒台或黯然退兵,驗證侵略必亡。自由世界更加團結,俄系武器(也是解放軍武器的源頭)被看破手腳,這也是中國最不希望看到的結局。
這個結局將鼓舞台灣,強化台灣抵抗侵略的意志,北京也將更謹慎評估發動侵台的後果。不過報導也稱,第三種情境可能變數是,中共若覺得和平統一無望,有可能在台灣完成備戰前,先發制人武力犯台。

俄烏戰爭走向僵持,暗挺俄羅斯的中國將開始佈局後烏克蘭戰爭時代的國際影響力;「俄爹不能亡」(甚至取勝)固然是中國的大局,但中國勢必也已看到,戰事拖越久,捉襟見肘的俄羅斯將成為中國的軟肋。在不得罪西方的前提下,若能維持住俄羅斯這個對抗西方盟友的部分實力,又能在國際地位與台海議題上取得進展,應當是後續中國努力的目標。

日前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表示,德國將籌備針對中國的新戰略,因為中國可能是德國未來要面對的真正挑戰。歐美已經開始預防中國藉烏俄戰爭結果提升影響力的結局。

不論戰爭的終結的情境,以烏克蘭為鑑,台灣必須持續做的,就是「強化外交連結」與「升級不對稱戰力武備」。

強化外交連結
烏克蘭在戰爭期間打了一場亮眼的「國際輿論戰」,讓幾乎整個世界都站在烏克蘭這邊。除了澤倫斯基出色的演說魅力功不可沒,但若沒有堅實外交縱深,與長時間的交流與遊說,要達成世界大團結的景象無發揮加倍的成效。
台灣除了要持續深化與亞太民主盟邦的經濟、軍事交流,更應藉此世界同步關注台海局勢的順風時刻,發展與歐洲、前蘇聯國家的連結,汲取各國應對俄羅斯滲透的經驗、殷實未來若發生台海衝突時國際挺台的基礎。

升級不對稱戰力武備
在軍備、人數、戰爭經驗全面不對等的狀況下,烏克蘭打出了一場漂亮的不對稱戰爭。戰前,幾乎大部分的國際分析都預估俄羅斯將以碾壓之勢擊破烏軍,快速終結戰爭,但烏克蘭人民證明了小蝦米也有死鬥擊垮大鯊魚的能力。
無人機痛擊俄軍補給線、「標槍」與「刺針」等單人型反坦克武器大顯神威。烏克蘭以極低的成果送走眾多俄軍坦克、飛機,而烏克蘭人民自發的動員與武裝,也讓俄軍難以攻入大城市,這些以小博大的經驗,都是台灣應對中國侵略絕佳的參考。

台灣應當做一隻聰明而靈活的「刺蝟」,不只要讓來犯的敵人痛不欲生,更要在敵後的輿論操作上搶得先機。

台灣與烏克蘭,我們都無法選擇出身,必須面對侵略強權做鄰居、內奸持續滲透家門的事實,但只要小蝦米持續展現決心與勇氣,終將匯聚為吞噬鯊魚的洪流。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