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經歷最好,也最壞的時代。

我們的經濟發展達到近二十年最佳,但基礎水電建設的轉型卻遭遇考驗;
我們對民主國家的國際關係獲得重大進展,但也同時被國際雜誌評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

「來自中國的壓力測試」,武漢肺炎疫情、中共解放軍海空常態性繞台、產業滲透與技術竊取、代理人滲透、經貿上的無理報復,不斷挑戰第二次完全執政的本土政權。

雖然現在正值防疫,很多人可能認為我們應該要專心給予防疫的建議,但相信大家都有注意到,層出不窮的假消息滲透,代表著中共想趁疫從內部瓦解台灣的意圖,不曾停歇。

因此,疫情高峰的520這天,除了談抗疫,台灣基進更要從基本面、以及長遠之計來提出我們對於台灣未來的建議,沒有連任壓力的蔡英文總統,應該將清除台灣內部的中國影響力作為首要目標,打造台灣的百年幸福大計。



(一)「有效討論公民議題的前提,是清除中共代理人」

台灣作為高度仰賴國際關係、國際貿易的代工型經濟體,當世界趨勢在討論供應鏈的綠能轉型、台海可能爆發的軍事危機時,2021年的台灣人, #關注的焦點卻被轉移至個別早已極端化的公投案與報復性罷免等內政議題上,台灣島內的氛圍,與國際趨勢呈現平行宇宙的現象,身為執政者,務必警覺!!!

自2018年公投法鬆綁後,以民生議題為主的戰場的公民投票,便成為特定政治團體,尤其中國國民黨操作社會對立、轉移焦點的工具。

例如:「 #以藻礁反三接」公投案,其中牽涉北部自主供電、牽涉綠能轉型、牽涉台灣供應鏈代工經濟體的發展與就業機會,不單單只是藻礁。

但如近卻被操作為沒有妥協空間的極端化環保主義,在效果上都可能成為中共內部分化的破口,只要利用假訊息或真假參半的誤導資訊,進行認知作戰,即可讓原本是可被商議的公民討論,變成對立極端化、中共最大獲利的狀態。

執政黨務必謹慎應對,清除中共代理人威脅,就是避免中共利用台灣的民主顛覆台灣的重要前提,否則任何在台灣的原可被公民討論的民生與社會議題都可能變成「社會撕裂」,大幅度降低中共資訊戰與中共代理人轉移社會焦點的前提下,公民才能有合理的資訊做出充分理性的判斷。


(二)「亂台不限於硬實力,正視中國認知領域作戰」

什麼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危機?
中國對台灣的認知領域作戰早已是準戰爭狀態。

在全球齊心對抗疫情之際,中國動作頻頻,不僅利用對國際組織影響力及疫苗外交等手段,趁武漢肺炎擴張勢力,也一如既往地打壓台灣,共機常態化的擾台、海上軍演頻頻、發動各種認知戰耳語攻擊,都是為了動搖台灣社會民心,由內、外對台灣施加壓力。

這套中國獨步全球的是超越人類底線的非常規戰爭手法 —  #利用他國民主制度的空間所展開的#超限戰,在網路、資源、媒體、金融、貿易、文化……各種領域無所不用其極的「銳實力」,以遂其帝國野心。

原本是台灣民主工具的公投與罷免,竟成為疏離台美關係、阻礙綠能轉型與代工供應鏈競爭力等等之工具,從而使台灣的政治天平對極權中共傾斜,這都是中國擅長的「 #以民主的手段顛覆民主」。

台灣除了與全球一同面對疫情考驗之外,更必須面對來自中共的擴張侵略,不僅需要隨時做好國防備戰準備、亦要根據國際局勢靈活應變,為台灣爭取更多的未來可能。

我們不只要在國防「硬實力」上進行強化與擴充,更要全面升級應對中國認知作戰的「軟性國防」、「全民國防」,從國人的心態上建構堅實的防禦體系,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防堵中共侵略的台灣之盾。

(三)「打造區域平衡、靈活的基礎建設」

完善基礎建設,穩定的水電供應,是仰賴國際大廠下單代工生產的台灣經濟命脈。

近期台灣分別面臨百年一遇的大旱,與接連的全台跳電,短期造成投資人的信心不穩,雖然長期來看,經濟成長與外資的湧入仍是事實,但也可以想見面對未來極端氣候加劇,台灣脆弱的基礎建設將成為硬傷。

過去中國國民黨心向中國,基礎建設規劃未曾已台灣作為主體去思考,因此國家資源高度聚集利益群體集中的北部,也造成全台的基礎建設以如何輸送至北部為主要思考去設計。

這一點由台灣大電網的設計特別可看出,中南部承擔了絕大多數發電量與衍生的副作用,但當高雄的興達電廠發生事故,卻仍必須與全台同步限電,凸顯南電北送的畸形樣貌。

作為打造一個健全新國家的隊伍,台灣基進認同蔡英文政府在區域電網平衡上的努力,尤其中油三接的建設,就是要補足北部大潭電廠的天然氣發電效能,讓高雄興達燃氣機組、中火燃氣機組、大潭燃氣機組在未來進行北中南相互配合,讓因空汙苦不堪言,有如能源二等公民的中南部民眾獲得喘息。

但目前除了興達電廠的工程尚且順利,中火與大潭的燃氣機組工程皆受到阻撓。我們希望執政黨能堅定的推動全台的能源轉型正義工程,拿出魄力改善國民黨重南輕北的基礎建設遺毒,莫因為特定團體結合部分政治勢力的無理阻撓而對正確的能源轉型政策產生懷疑。

最後,極端氣候已穩居五年全球風險報告的首位,成為這世代與下個世代共同的課題。

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如水患、高溫、乾旱等,深切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型態。

台灣目前遭遇到缺水的危機,有些人會以百年大旱看到目前的困境,然而我們必須認知到,在極端氣候繼續加劇的情況下,未來水情緊張可能將成為常態,對應極端氣候,我們應該建立更彈性的調適能力。從預防、開源、節流、到培養應對能力,每一環都不可少。此外也希望大家共同落實生活中即可實踐的永續小改變,一起為台灣永續發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