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台灣基進

不能缺席的聲音!

文/台灣基進黨主席 王興煥

二○二二年一月,總統蔡英文出席蔣經國紀念園區暨圖書館的開幕式,以蔣經國的「反共」諷刺國民黨的「親共」,贏得廣大台派「傑出的一手」讚譽。但是在當時,仍有台灣基進與若干本土社團逆風發聲,批判蔡總統在轉型正義的路上開倒車。

在「收割藍營神主牌」而一片叫好之際,必須有人守住轉型正義的紅線,拒絕將價值當作政治工具。如果所有支持轉型正義的盟友,都因為「只要國民黨難堪就好」而擱置理念的堅持,我們雖然可贏得一時的戰役,但會輸掉最終的戰爭。

相似的劇本也發生在今年十月。賴清德總統選擇以中華民國的邏輯對抗國共的統戰,也就是「因為中華民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台灣不屬於中國」。雖然確實讓國民黨吃鱉、讓中國跳腳,但是堅持台灣獨立建國、「只要台灣不要中華民國」的聲音也不能缺席。

因為我們知道,要論證台灣不屬於中國,宜訴諸合乎國際認知的《舊金山和約》與《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不應透過台灣與中華民國的綑綁,否則會自陷「一個中國」的框架。

也因為我們知道本土陣營的光譜必須完整,台獨的定義不能從「台灣建國」滑動為「認同中華民國」。賴總統有他的戰略考量,但作為堅定台獨政黨的台灣基進,與所有建國路上的夥伴,有我們的歷史責任。對中華民國不妥協的聲音不缺席,才能形成本土陣營的分工合作、分進合擊。

根據去年台獨聯盟委託山水公司的身分認同民調,認同台灣而不認同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台灣的比例,僅有百分之卅;這或許就是賴總統選擇中華民國邏輯的務實因素。台灣基進與集合許多本土社團的台灣國家聯盟都不斷討論,在執政黨努力搶攻「認同中華民國」的政治資本時,我們應該做什麼?

如果拒絕中華民國的聲音從此缺席,台獨運動就會為了對抗敵人卻最終變成敵人所希望的樣子。所以我們應該做的,不是鼓吹這百分之卅的頑固台獨分子附和中華民國認同,而是將百分之卅拓展到至少百分之五十一。

在民進黨政府擔負本土政權的任務之際,我們邀請以台灣國家正常化為願景的志士,將政治運動當成志業而非名利事業,致力於擴大社會對「正名、制憲、入聯」的認同與重視,讓掙脫中華民國枷鎖、開啟台灣新共和的聲音不只不缺席,還能逐漸成為主流價值。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