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北市長柯文哲突然「半瞑反症」,拋出台北路名去中國化,引起各界討論。而我們也發現,以歷史罪人「中正」為名的道路,在台北市僅剩下兩條,台南市卻以38條高居六都之首。台南作為民主聖地、滿載抗暴歷史的文化古都,豈能在人權的指標上成為全台之末,更辜負前人種樹呢?
轉型正義做半套,歷史真相快還原
重新審視台南市的道路命名,會發現最大的諷刺之一是,一些重要的圓環遺跡,至今仍舊被以「中正」、「中山」為名的道路所圍繞。
這些圓環不只是交通樞紐,甚至成了台灣人對抗外來不義政權而遭到當眾處刑的場景。
市民與在地的連結不但持續被以殺人兇手為名的道路名稱混淆對歷史正確的認知,長期下來更是普遍無感。
一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原台南縣的縣治,新營。在二二八事件中,作為台南地區的二二八處理委員會代表的重要地方仕紳黃媽典醫師,即被國民政府誣陷為台南縣暴亂份子首謀,於新營圓環遭到槍斃示眾。知道新營圓環有這段不義歷史的在地人並不多,圓環對外道路的其中兩條就是「中正路」與「中山路」。消極不賦予歷史象徵意義的結果,竟然是加深市民對黨國正當性的印象,對於台南市民共同背負的歷史責任情何以堪!
國家正常化,首要一哩路
道路正名的議題不應該是政治炒作,而是意識形態的體現,這代表市民共同對這座城市的共同經歷。正名的目的更不是抹殺本來的命名,而是要重新將被遺忘多時的記憶浮到檯面上,讓集體的認知得到更新。從2017年通過的促轉條例中揭示的精神:「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應予以移除、改名或其他方式處置之」可以看出,一個城市要邁出新時代的下一步,首要之務就是爭奪空間命名的話語權。
空間命名代表統治正當性的基礎,這個策略,國民黨自然也明白箇中道理。例如,二戰國民黨政府流亡佔據台灣之後,頒布的街道名稱改正辦法中就提到,「凡紀念日本人物、伸揚日本國威、顯為日本名稱」者,都必須在兩個月內重新命名。重新命名的原則為 發揚中華民族精神(例如,中華路、信義路)、#宣傳三民主義(例如,民生路、民權路),或是 紀念國家偉大人物(例如,中山路、中正路)。
黨國從上到下,成功置換空間命名原本的含義,達到政治上控制思想並抹除記憶的成果。雖然近幾年,台灣意識普遍提升,「去中國化」與「獨立建國」的行動不曾停下,但長期累積下來的黨國遺緒對台灣人思想的破壞之深,已難以靠單點補救。道路正名,除了與在地歷史的連結,更需要不斷逼近讓台灣朝國家正常化的大趨勢。
滿載抗暴歷史的文化古都,請路名跟上!
台北市長柯文哲拋出路名去中國化的議題後,馬上被台北市議員噹到滿頭包,例如社民黨議員苗博雅反酸,樂見覺醒中年在進步議題上拿香對拜,擁抱台灣意識形態。而更名政策其實市長可以直接提案進議會,市長有心想做就可以做。
雖各地方的道路命名作業流程略有不同,也因為一旦更改,勢必影響後續沿線住戶的戶籍資料,牽涉程度甚廣,確實需要更多共識凝聚。而這份共識的凝聚除了取得住戶的連署申請,更重要的是村里長、市議員等民意代表共同組成的協調會,是用什麼角度、想像將市民從點對點擴散開來,喚起集體對榮景的追求。
道路正名非一朝一夕一步就能到位,所以才更期許台南市長黃偉哲能夠延續前市長賴清德,魄力推行台南歷史認知重建和轉型正義的長遠計畫。台南的特色不只有小吃美食,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更多尚待挖掘淘洗的歷史瑰寶。台南有了一條「南榕大道」,更值得在其他街道上擁有市民認可的在地標誌。呼籲黃市長正視市民對道路正名的情感與需求,也讓台南在六都道路正名的人權指標中儘速歸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