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臺灣文博會)「群島共振Resonance Island」14日在高雄市圓滿落幕,這是自2010年展覽開辦以來,首度南進港都高雄,也成功展現出文博會第三次轉型的成功,以「文化循環」觀點,從過去「文創商展」、「文化議題」的主軸蛻變,向世界展現台灣多元融合的社會所打造出的獨特文化生態,以及台灣IP的堅韌實力,創造屬於台灣人的島嶼文化自信。​

過去高雄雖然號稱是港灣城市,但在黨國體制之下,有很長一段時間,與海港相隔絕,近年隨著高雄港區的開發活化,過去被圍牆隔絕、門戶管制森嚴的高雄港區,逐漸蛻變成為高雄市民及外地觀光客能夠直接親近港口、感受海風的日常休閒場域。此次文博會及周邊相關活動,更圍繞高雄港區,由新灣區、愛河灣、駁二到哈瑪星歷史場館,以展覽場館、大型IP展示及輕軌串連,成功將海港生活元素融入活動體驗,展現高雄海洋城市的真正風貌。​
​​
而本次文博會光是商展區參觀人數即突破15萬人次,包含展區、周邊活動相關場域的總觀光人數預估更突破65萬人次,將近是去年台北主辦的37萬人次之倍數,廠商也表示買氣較台北佳,這也打破過去大型活動台北優先的迷思。我們樂見未來能有個多活動,在台灣各地展開,讓每個城市的風華都能一一展現。​

然而,回顧2010年代,臺灣文博會長期被限縮於台北市舉辦,同時也曾連續多年以「中華」為展覽主軸。當時官方雖邀請世界各國參展作為文化多元性的解套,但從展覽主題「華風」、「東裝」、「品臺灣──觀察華人優質生活的櫥窗」、「品東風──華世界的世界品味」等元素,都不難看出當時的政府刻意彰顯大中華主義,用一個「華」字代表台灣,將台灣鎖進「大江大海」的中國民族主義架空世界觀,同時又向外國參展團體傳遞「台灣就是小中國」的錯誤訊息,抹煞台灣作為一個海洋國家、養育多元民族以及蘊含各式移民文化的真實歷史。​

近年來,在本土執政之下,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台灣許多大型展覽、獎項、活動,包括金馬獎、金曲獎、城市博覽會、台灣燈會、跨年晚會等,都逐漸讓台灣主體性和海島多元文化特性,讓這座蒙灰多年的美麗之島,終於再次閃耀出專屬於台灣共同體的光芒。​

過去歐美文化透過電影、音樂等輸出世界,日本的ACG文化也影響世界極大,近年韓國流行文化也席捲全球,亞洲各國紛紛拾起對文化發展實力的重視,不論是日、韓、中、泰等國,皆透過大力扶植推展戲劇、音樂等各類文化創作,將在地的本國文化外銷國際。這些文化輸出,背後所代表的也正是國家在世界舞台上無形的國際形象。台灣希望呈現怎樣的面貌給世界?是無法與中國脫離,競爭中華文化的正統代表,抑或是走出台灣自己多元文化、獨一無二的路?​

我們主張,「文化解殖」是台灣解殖工程不可或缺的關鍵,也是實現轉型正義必經的過程。消除中國性的文化霸權,透過在地化和文明機制,依平權、比例與扶弱原則,讓「中國性優─台灣性劣」這種長期扭曲、錯誤的價值階序被導正,使所有台灣文化得到平等發展的正義和空間,耙整出台灣國族文化得以復育和成長的土壤,建國的花朵才能無憂無慮地綻放。

#2022臺灣文博會
#群島共振
#文化自信
#文化解殖

圖/臺灣文博會 Creative Exp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