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8月28日的四案公投因疫情延至12月18日,國民黨藉機再提「不在籍投票」的訴求。

原則上,公民的投票權需要被保障。但是民主制度不是空談,而是基於共同體生存需求的實踐。我們認為,不在籍投票不僅不是台灣民主深化的當務之急,在現階段,國民黨推動不在籍投票的真實意圖 —「通訊投票」— 更有顛覆民主制度的危險

台灣的選舉制度,是長期對抗國民黨作票舞弊而逐漸完善的。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開票停電、偷換票箱、冒領選票、丟棄選票、幽靈選票、被選務人員用印泥塗抹的廢票…等,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國民黨做不到。由於長期對抗這種邪惡,台灣社會養成了對選舉的「可信度」保持高度警覺的文化。「實體投票」、「實體與透明開票」維繫了台灣人對民主制度的基本信賴。

國民黨藉不在籍投票之名而欲偷渡的境外通訊投票,其對象以居住在中國者為大宗。我們並非歧視旅中台人的公民權,但我們不信賴來自中國境內的通訊,甚至我們不敢相信任何摻有中國因素的資訊安全,同時,我們也不願見旅中台人因此而被中國控制投票行為,或因此遭受迫害。在涉及中國因素的資安疑慮尚未徹底解決之前,我們堅決反對通訊投票,因為這是以民主的名義顛覆民主。

回到民主制度的初衷。希臘羅馬時代,民主投票不只是對統治者的定期制衡,更是公民實踐「捍衛共同體」的責任。台灣因為民主轉型時日尚淺、國族認同混亂分裂,所以大眾雖然重視選舉的公正,但對於自己手中選票的重量與責任,卻普遍缺乏認知。舉凡國民黨仍能成為投票的選項,以及2018年韓國瑜的崛起,就是明證。

欲深化台灣的民主,關鍵不在於不在籍投票所提升的投票率表象,而在於公民對共同體的承擔。比起通訊的方式,傳統的投票行為,透過每個行為主體親臨票匭、親身投票,莊重的儀式感更能使人意識到自己正在以公民的身份決定共同體的未來。

當然,現行選制仍有可調整的部分,例如因應不同職業工時而延長投票時間(目前為八小時),以提高投票率。但若只著眼於不在籍投票的便利性,則無助於改善目前流於淺碟化的民主。

最後,對於執政黨已在規劃的不在籍投票,台灣基進表達以下立場:
1. 反對貿然在今年的公投實施不在籍投票。
2. 不在籍投票僅限於全國性選舉。
3. 投票行為必須在境內進行;境內的「移轉投票」限於本人申請、本人親自投票。
4. 反對任何形式的通訊投票(包括郵寄與電子)、代理投票、提前投票。
5. 不在籍投票應該定位為救濟特殊狀況的特例,而非普遍化的制度。

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考慮開放「居住在沒有言論監控、民主指數到達一定標準的國家」的旅外台人進行不在籍投票;但是在全世界的民主制度都深受中國威脅的時代,暫時只能是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