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還有一些印象,今年六月時法國國民議會跨黨派議員提案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就在今(30)日這份決議案表決通過了!

據報導,法國國民議會四年來共有298件決議案的提案,最終只有37件通過,代表今日通過的決議案是在眾多議案中被排入優先議程,也因此台灣駐法大使吳志中以「台法關係歷史性時刻」來形容。

帶大家回顧一段會議上的發言,來自法國國民議會議員杜馬(Frédérique Dumas),她說:「參議院幾個月前通過挺台決議,現在是時候輪到國民議會了,這僅是我們須採取行動的第一步,關乎著台灣與大家的未來,不要害怕大聲疾呼,我是台灣!(”Je suis Taïwan!” )」。開票結果是壓倒性贊成,但議員們投票時的心情,想必仍是激昂而勇敢。

其實,以近20年來台灣申請國際組織的經驗而論,除了美國、日本和歐盟議會以外,少有歐洲國家以本國議會通過挺台法案,今年法國參議院、國民議會接連發聲確實是數十年少有。

長期處在外交困境的台灣,明明應該更為團結,卻常常被國民黨政治人物的失敗主義言論籠罩:每當美國大力助台時,總唱衰美國是將台灣當做棋子來刺激中國;但當美國姿態緩和時,卻又認為美國不敢真的刺激中國。不管有沒有讓中國不開心,總之都不是真心助台。

歐洲國家的友台經驗告訴我們,世界並不只是一盤美中兩國在下的棋,每個國家都是棋手之一,也確實有可能成為棋子。

但不同於威權國家只將其他國家都看作可利用的工具,比如中國利用疫苗外交封鎖台灣,民主國家互相交往時的心態,卻是盡可能地把其他國家看做和自己相同的夥伴。從這個角度,我們才能理解法國議員喊出「我是台灣」的獨特意義。

過去幾次我們跟大家介紹法國議會表態友台時,總有人評論說法國還是沒有改變一中政策、還是一樣只鼓勵台灣以非國家身份參與國際組織。

這些顧慮都有其根據,也是我們希望能被改變的現況,但這就如同台灣尚未梳理清楚我們與一中憲法的關係,涉及國家地位的更動本已艱難,尤其是在國際倫理上,審慎(prudence)一直是最高原則。想改變一中政策,必須抱著更長久的耐心。

而另一方面,我們也該問問自己,是否已經盡力讓台灣成為足夠優秀、毫無疑問可以力挺的對象?

從公投法修法以來,本土進步陣營在公投戰場還未贏過一次。我們都知道,台灣社會仍有許多角落需要我們攪動,讓民主價值深化;我們更希望,年底的這場公投,能讓帶動社會進步的政策再贏一次,向世界證明,台灣公民有政治智慧做出最佳判斷。

環抱著這樣的心情,基進的夥伴們每天持續深入各個路口與市場宣講。我們會繼續努力,也請大家為了台灣的未來,不要害怕大聲疾呼,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