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名當著時!下一站:🇨🇿捷克。
台灣外交正名的「戰略清晰」已是不回頭的趨勢。經歷過蘇聯壓迫的東歐、前蘇聯國家,在對抗俄援烏展現高度積極,對轉型正義、文化自主、抗侵略滲透也有豐富經驗。這些國家因歷史與地理位置因素,在友台立場上顯著,是台灣外交單位應該重點交流、發展關係的對象。
泛藍親中帶風向延宕備戰 台灣無法再等、修法不能再拖
日前,國防部為因應台海情勢預告修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消息⼀出隨即遭中國與親中勢力帶戒嚴風向,致使昨日暫緩修法。由於國際局勢⽇趨嚴峻,中國已著手提出《預備役人員法》強化內部動員準備對台侵略。在國民黨與親中勢力互相唱和,製造戰爭與戒嚴恐慌下,台灣社會恐將⾯臨重⼤打擊。為此,台灣基進今(3)日舉行記者會表達《全動法》戰爭準備修法的必要性,並對國民黨企圖導致台灣喪失作戰準備時機,以及對於國防部⾯對國民黨認知作戰的消極反應進⾏回應。
天朝中國與現代藩屬國 – 養套殺再現
近日澳媒ABC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中國佈局南太別有用心」,批評中國以援助之名,行掌控南太國家之實。中國在5/26-6/4日,曾派出外長王毅,出訪南太國家,意圖尋求十個國家與其簽訂「中國-太平洋島國共同發展願景」,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看似中國要發揮「大國」的社會責任,援助其他較未現代化的國家,許多建設看似福國利民,但實際上中國是藉由大灑幣取得南太國家的控制權,其興建的機場與海港,看似作為觀光需求,但卻都符合軍事規格,這將在國際上將成為中國發動戰爭的最大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