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台灣黑熊挺澳洲無尾熊,共同對抗中國貓熊霸權

台灣基進台北黨部今(4)日前往澳洲駐台辦事處,贈送象徵台灣的台灣黑熊公仔,強調聲援澳洲勇敢對抗強權的精神,並表示「台灣黑熊挺澳洲無尾熊,共同對抗中國貓熊霸權」。

轉型正義 – 除垢

什麼是除垢?就像洗澡是把髒污清掉;如果是民主體制中的髒汙,就是「威權」遺毒。施行「除垢」,就是要處罰過去當威權政府的爪牙、迫害人權的兇手。過去的這些打手兇手,甚至現在仍在公務機關工作裡,對轉型正義來說,是不應迴避的課題。

經濟間諜要抓 政治共諜卻頻漏網?

另外在帝吧案中也牽涉「敵國歸化者繼續為母國服務」的狀況:尹垣程妻子原籍是中國籍,兩人共赴中國接受網軍培訓後訪台操作中國網軍社群。若陳述屬實,兩人有明確受中國指揮的政治滲透事實,且凸顯中國依親歸化者的滲透問題,如何應對?國安單位是否已針對此點進行調查?若確切造成重大危害是否要能比照歐美案例驅逐出境、取消國籍?!該案件凸顯出中國全方位滲透的複雜性。 我們認為,這兩個案件在台灣的司法中施展不開的解方依舊是台灣基進提出的「代理人制度」。作為預警系統,補足國安法在刑事上舉證的難處,相輔相成。

歡迎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再度來台!

今早為了迎接台灣友人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先生來台,台灣基進高雄市六位候選人前往舉行「全球台商經貿論壇」的萬豪酒店周圍,舉起「歡迎龐佩奧先生再度來台!」的手板,表示歡迎。

咱作伙完成台灣太空夢

賀!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三讀通過 4月1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 「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中心改制為行政法人,將「提升台灣太空科技的研發能力,也將協助布局太空產業政策」。2022儼然將成為台灣的「太空元年」,台灣基進高度祝福也樂見其成! 這是去年火箭阿伯吳宗信接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後,台灣太空產業前進的一大盛事;為台灣喝采之餘,我們也祝福火箭阿伯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我是做火箭的台灣人,我想要幫台灣人完成太空夢」 「MIT的火箭」對台灣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夢想往往要靠一群「傻子」來完成,支撐吳宗信繼續堅持火箭夢的,也正是屬於台灣人的那份堅持與傻勁。一次次證明堅韌的台灣人有可能達成「不可能」。(吳宗信的故事也成為五月天 MV「頑固」的腳本。) 出身台南安南區的火箭阿伯,也是堅定的台​獨理念支持者。雖是理工背景,從彭明敏《自由的滋味》看到到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赴美留學的經驗與衝擊,讓吳宗信教授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台灣。 而另一項堅持,則是吳宗信教授致力於台語文推廣,在許多公開場合也以台語演講、授課。他堅定的認為「台語也可以表現很複雜的知識」。1995年吳宗信返回台灣,參與發起「5% 台譯計畫」,以台語文為主體寫作,翻譯世界經典,希望台灣人能以母語吸收知識。 「5% ê意思就是用每月日ê 5%做為出版基金,逐工5% ê時間做翻譯,吳宗信一面tī國家太空中心做副研究員,一面用歇睏ê時間翻譯。」​ 恭喜台灣!恭喜吳宗信教授!您的故事一次次激勵年輕的台灣人,告訴我們唯有堅持再堅持,行動再行動,才能化暝夢為現實,才有看到天光的時候。 祝福台灣!讓我們共同朝那個獨立、自信而勇敢追夢的台灣新國家前進。 【台文閱讀|火箭阿伯的夢 台灣人共同向望】:https://reurl.cc/g2mrrX【回顧2019|吳宗信教授公開力挺台灣基進!】:https://reurl.cc/Lmd2QL

柯遭統媒瘋傳,太監每天想著討好習皇

「中國要他選總統」的柯文哲,深受第一官媒中評網青睞,是中國也認證的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別拜媽祖關公」言論一出,中評網立刻跟進予以嘉獎跟鋪天蓋地的報導,希望台灣人迷途知返,快快回到祖國的懷抱。

朱立倫訪美,國民黨反美?

我們很難為朱立倫的訪美感到樂觀。因為不論朱立倫是否是變色倫,國民黨始終內建遺傳自中國爸爸的反美基因,無法改變

台灣基進北北桃宜大合體!​「北台灣前進陣線」一起拚

台灣基進「北台灣前進陣線」23日在桃園黨部喬遷茶會上宣布成立,基進宜蘭、桃園、新北、台北5縣市的議員參選人齊聚一堂,在黨主席 陳奕齊 - 新一 與秘書長 王興煥(格瓦推) 的見證下團結戰力,共同宣示基進戰隊前進議會的「三大承諾」,包括: 「公費助理,不任用三等親內助理」​ 「專業問政,不演戲作秀延宕市政」​ 「清廉議員,不賄賂也不收受回扣」​

南電北送罪魁禍首!就是你中國國民黨

1945年中國黨軍政府佔領台灣後,全面控制台灣經濟,2/3以上產業屬於國家或中國黨。然而,在戰後約10年間,中國殖民政府忙於內戰與維穩,卻缺乏整體性的經濟規劃,即便是1953年後配合美援運用,陸續推動各期四年經建計畫,並伴隨外匯貿易等改革,但對國土發展規劃仍付之闕如,依賴於日本殖民時期遺留下的規劃。

後疫情時代:回應青年勞動者的心聲

五一勞動節,全台灣的勞工朋友們辛苦了!兩年多來,武漢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了社會勞動型態。許多「非典型勞工」出現,諸如遠端科技、自由工作者、短期約聘人力、外送員等,尤其蓬勃發展的外送員行業,全台從業人數已超過十萬,而這些疫情下的新型態勞動者又以青年為大宗。 疫情也讓就業市場存在不穩定因素。我們看到許多年輕人因疫情的震盪,可能選擇進入學院、選擇過渡性工作、轉職、暫緩生育或創業。走出疫情下的就業徬徨,是回應青年勞動者心聲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