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國防系列四:全民國防一起來,女性也能輸出傷害
唯有搭配國軍文化的徹底改革,台灣女性在社會上兩性仍未完全平等的前提下,還願意忍受不便為國家社會服兵役的高貴精神,才不會被踐踏跟浪費。因此,台灣基進始終呼籲,國防改革要從「心」改起,要從組織文化開始改變,我們才能抵禦鄰國無情、無理的威脅,保衛自己的家園!
2024基進族群與語言政策─文化傳承與台灣主體性
台灣是一個多族群的國家。台灣各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只要認同台灣、以台灣為家,一律平等,都是台灣人。台灣各族群所使用的語言,都應該予以充分的尊重。我們強調:語言並不只是溝通的工具,而是文化傳承、自我認同以及建立主體性,最為重要的基礎。
2024基進政策【幸福提案】氣候行動
台灣過去為了發展經濟,犧牲了土地、山嶺、河川、海岸,犧牲了水和空氣,犧牲了島嶼上的植物動物和人類。我們除了要把褐色經濟轉型到綠色經濟,在面對整個地球更嚴峻的未來環境時,更應該以循環經濟的模式來發展綠色經濟。
全民國防系列三:全民防衛動員,人人有責任個個沒準備?
烏俄戰爭帶給台灣的啟示,揭示心防民防已是國家安全、戰爭時期體制的一環。戰爭是災害集合體的展現,民防的重要性,便在於人民在戰爭中如何自處、自保,以及人民如何與國軍共同保衛家園,偕同作戰,抵禦外侮等,已經不證自明,甚至與國軍的軍事訓練有同樣的重要性。
社會韌性系列二:強固網路通訊韌性網
2023年8月,台灣基進接獲陳情,太平島當地官兵至今無4G訊號可用,通訊品質不良,傳輸速度極慢,無法正常用 line 溝通。使用強波器接收的中國移動漫遊等中國訊號卻比中華電信方便又快速,官兵開始紛紛開始利用中國訊號上網。邊防官兵用敵人訊號上網,不僅是嚴重的國安危機,也突顯了離島網路基建窘迫的困境。
國際連結系列一:台灣是世界的台灣,積極參與亞太軍事合作
隨著烏俄戰爭進入持久戰階段,以及台海情勢緊張不斷攀升,世界各國都把眼光從東歐移到印太地區。近年來各國(主要是美國)著眼於東亞情勢,對中國的威脅程度以及台灣的防衛武力進行了重新評估。各國對台灣軍力的評估,在情報搜集、制海空權、協同作戰、灰色作戰反應、國防預算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因此,除了亟需從各個層面進行國防改革外,台灣也應該積極地尋求其他國家的協助。
沒有國土永續等於假環保 沒爭議的綠能才能拼經濟
台灣基進今(6)日舉辦記者會,延續長久以來對永續發展、氣候危機、與糧食轉型的關注,正式宣布基進的國土永續發展政策,同時邀集到台灣環保聯盟與會,在非核家園的前提下,共同打造「2050淨零排放」願景。
裝備提升系列二:強化大眾國防信心 說明美《國防授權法》惠台軍購成果
台灣的國防自主,花了一堆錢搞特規,結果成本比人家高,效能卻沒有比人家好,如日前引發爭議的抗彈板就是一例。
國防部做事總是神神秘秘,民眾永遠不知道國軍在幹嘛,營造一種「相信國軍好放心」的表相,結果今年從裝備到共諜案,已經不知道出多少包了,教民眾怎麼相信國軍?
美國有心要幫助台灣,球已經丟出來了,台灣有沒有心要接球?希望國軍可以快點動起來,打開封閉的大門,建立軍民互信的橋樑,才有辦法達到「軍民合作」、「愛台強軍」的目標。
解決性別收入不均的基進一步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哈佛大學教授克勞蒂亞‧戈丁,她從1980年代開始不懈的研究,發現勞動市場中性別差異的關鍵驅動因素。戈丁關心的議題,是自工業革命以來數百年沒有解答的現象──為什麼在女人接受幾乎同樣程度的教育、同樣全心投入工作,卻從來得不到跟男人一樣的報酬?
認知作戰系列一:防堵中國認知作戰,台灣必須防患未然
中國對台資訊戰早已開打,而中國認知作戰就跟病毒一樣會不斷變種。經過長期的試誤、對台滲透加深、中國白蟻回報情資,以及技術上的增強,已經進化到使用「免洗帳號」打帶跑的程度,隨著選戰節奏加快,這樣的狀況一定會越來越嚴重。面對認知作戰的影響,台灣政府與社會,應積極因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