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改革系列一:國軍究竟能不能打?敢不敢戰?
我們的國家安全防衛戰略是否已經具足,以及,國軍目前的戰力整建,是否有能力對抗中國解放軍,能不能打?敢不敢戰?台灣基進要從制度上一一點出現有的政策空白與潛在風險,期許國防部能夠正面地看待台灣目前的國防安全弱點。
【文化立國 — 文化與國族打造】台灣基進文化政策總論
台灣國族文化的打造,需要「#有國族意識的文化建構」與「#有國族意識的文化詮釋」。因為文化固然是人、土地與時間的交織,但是對於面貌已被「華人」同化的台灣共同體,國族文化的打造需要國族意識的引導。
國際連結系列一:台灣是世界的台灣,積極參與亞太軍事合作
隨著烏俄戰爭進入持久戰階段,以及台海情勢緊張不斷攀升,世界各國都把眼光從東歐移到印太地區。近年來各國(主要是美國)著眼於東亞情勢,對中國的威脅程度以及台灣的防衛武力進行了重新評估。各國對台灣軍力的評估,在情報搜集、制海空權、協同作戰、灰色作戰反應、國防預算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因此,除了亟需從各個層面進行國防改革外,台灣也應該積極地尋求其他國家的協助。
全民國防系列四:全民國防一起來,女性也能輸出傷害
唯有搭配國軍文化的徹底改革,台灣女性在社會上兩性仍未完全平等的前提下,還願意忍受不便為國家社會服兵役的高貴精神,才不會被踐踏跟浪費。因此,台灣基進始終呼籲,國防改革要從「心」改起,要從組織文化開始改變,我們才能抵禦鄰國無情、無理的威脅,保衛自己的家園!
社會韌性系列三:強固能源電力韌性網
近幾年來,台灣經歷過數次無預警大停電,每次停電都引發社會諸多民怨。其實台灣的問題並不是缺電,而是區域電網不平衡,造成「北部很缺電、中部不缺電、南部超多電」。台灣基進認為,這是台電與國民黨執政時期長期以來「南電北送」區域不平衡的能源結構的影響。
全民國防系列一:民防手冊要更新,中央預算在哪裡?
俄烏戰爭與以哈衝突揭示著,國際間的衝突往往不能預期。在中國已表明不放棄武力犯台,並且將演習常態化的情況下,台灣必須正視全民國防的重要性。
2024基進政策【幸福提案】非核家園
我們不認同以任何一項能源為主要發電方式,核電作為台灣的解方更是徒增國安風險。保持能源政策的靈活性,並符合國際趨勢、環境保護與國安思考,不將任何一種能源當作唯一出路,才是台灣社會應有的能源政策討論環境。
2024基進族群與語言政策─文化傳承與台灣主體性
台灣是一個多族群的國家。台灣各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只要認同台灣、以台灣為家,一律平等,都是台灣人。台灣各族群所使用的語言,都應該予以充分的尊重。我們強調:語言並不只是溝通的工具,而是文化傳承、自我認同以及建立主體性,最為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