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關係、能見度雙提升 「只有台灣人能決定自己的未來」
立法院長游錫堃近日率團訪問捷克,並於20日在捷克參議院發表演講,除感謝捷克支持台灣,亦呼籲兩國共同為守護民主自由努力,台灣的立法院長首次在捷克國會殿堂演說,可謂台灣對歐洲關係重大的突破。
同時,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近日也恰好來訪台灣,不僅是歐洲議會高層首度正式訪問台灣,也彰顯出台歐雙邊關係的深化。畢爾20日拜會蔡英文總統時,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的恫嚇威脅,並強調「只有台灣人民可以決定台灣自己的未來」,振奮人心。
此外美國聯邦眾議院中國工作小組今(21)邀請駐美代表蕭美琴開會,針對對台軍售、台灣參與軍事演習、強化美台關係等議題展開討論。眾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對外新聞稿中,亦以台灣大使稱呼蕭美琴。上述事件,都可看出台灣與歐美各國外交關係,正在穩定升溫。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也發出重磅消息,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或將率團訪問。消息曝光後,不僅受到國際各方注目,也立刻引起中國跳腳,放話若成行,將以強力手段回擊美國。中國膝跳反射般的崩潰SOP,與過去各國政界、官員訪台時的反應,如出一轍。
由於《金融時報》報導也涵括了美國部分白宮官員對此行的擔憂,《華爾街日報》刊出社論指出,裴洛西的台灣行是美國支持台灣的重要表態,儘管遭中國壓力,但美國的行政部門應給予支持,各界亦應樂見成行,而非任由外國勢力影響美國官員出訪,並呼籲華府應加強捍衛台灣的能力。
拜登受訪時針對此事回應表示「軍方目前認為這不是一個好主意,但是我不知道此事的狀況如何」,顯然語多保留。裴洛西訪台是否真能成行,目前雖未能得知,但由事件相關討論,我們仍可以看出美國對台關注、挺台的聲量已達多年以來的高峰,台美關係已進入近年最緊密的時期。
台灣長期以來的外交關係,受限於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常常必須以鴨子划水的方式,可以做、不能明說,私下推進,這也是許多外交互訪行程,未成行之前往往相對低調的原因。然而若回顧近一兩年,由於國際局勢的轉變、印太地區台灣戰略地位的提升、以及民主同盟夥伴關係的穩固,台灣的外交關係,相較過往已有非常大的開展。
今年以來,陸續有非常多國際重要政要訪台:
✈2022/03/01 拜登特使團
傳達美國不會改變對印度太平洋的關注,也被認為是烏俄戰爭爆發後穩定印太夥伴關係的表徵
✈2022/03/02 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訪台
了解台灣的相關政策與立場,並透過公開演講等活動與民間互動,深化對台灣認識及友誼
✈2022/03/27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會長訪台
表達對台灣堅持民主的支持
✈2022/04/14 美國六位跨黨派議員參訪
表達美國挺台立場及了解台灣對中國的態度
✈2022/05/06 日本自民黨青年局訪台
針對台日的政經、貿易、文化、教育與青年等議題,進行交流
✈2022/05/17 波蘭經發部次長
針對貿易經濟討論,簽署電動車和環境保護備忘錄
✈2022/05/30 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
雙方在加強經貿及產業合作上取得共識,並且持續與伊利諾州展開各經貿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2022/06/05 斯洛伐克國會官員聯合訪問團
簽署16項備忘錄,包含研發創新、貿易拓銷、太空、半導體等領域。
✈2022/06/08 法國跨黨派議員訪團
就全球及區域安全情勢、科技創新、產業供應鏈及其他台法共同關注議題與台灣交換意見。並且增進雙方友誼
✈2022/06/13 立陶宛經創部次長訪團
針對稅務合作、租稅協定,半導體等產業交流及設立融資基金等事項。
✈2022/07/18 美國前國防部長率大西洋理事會訪團
瞭解台灣最新發展,並就印太地區安全經貿情勢及台美歐關係等廣泛交換意見
✈2022/07/19 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率團訪台
為現任歐洲議會高層首度正式訪台,顯示與歐洲雙邊關係的深化
✈2022/07/17 立法院長游錫堃率團訪問捷克、立陶宛、法國,
深化民主同盟,加強國會交流,也會就兩國教育、文化及經貿等多面向議題作意見交換
頻繁的國際交流,在在顯示台灣國際地位和關係的穩定提升,雖然台灣在進行外交交流的過程中,中國總會持續以各種手段、包含模板式放話、軍事威嚇,進行威脅。 如今年四月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率團訪台時,中國在台灣周邊派出驅護艦、轟炸機、殲擊機等軍事武器進行軍事演習,去年四月拜登派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前參議員陶德訪台時,中國更一連宣布要台灣海峽進行六天的實彈演習,台灣對此已經見怪不怪了。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防部前中國事務主任博斯科表示,「在《台灣關係法》中,明確記載了,美國和中國要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是基於台灣的前途被以和平方式解決。」博斯科更進一步表示「如果中國不放棄對台灣動武,美國將愈來愈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實體」,由此可見若過往中國以武力嚇阻台灣的路線已經越來越沒用,台美的關係也將隨著中國的步步進逼更加穩固。
中國不懂得如何真心交朋友,也曲解和平的意義,整日軍機繞台、戰狼亂咬。即使辦再多論壇、進行統戰喊話,或者對國際社會下多少次「後果自負」的最後通牒,都只會造成反效果,武力威嚇反促使國際民主同盟更加團結穩固。我們相信,中國威嚇無法熄滅民主之光,只會團結守護光明的意志。
地獄如何解 台灣行不行
先從學區、交通節點(車站、轉運站)以及商圈開始盤點,逐步建立友善行人空間、徒步區等,或許改變很難,但如果我們一點一滴推進,相信終有一天,我們能安心自在地行走在路上,不用再時時刻刻警覺,擔心下一秒可能會有突如其來的事故發生。
感謝每張選票的囑託我們會更加努力守住台灣
2022年地方九合一大選落幕,台灣基進雖首次在高雄、台南各取得1席議會席次,分別為台南市東區 李宗霖,以及高雄市三民區 張博洋,刷新基進創黨以來的成績,但我們明白,沒有本土派的選民會覺得這次選舉是「勝選」。
小資政黨拚大選 基進參政反金權
我們相信,勝選的機會過去可能是屬於有錢、有權的人,但台灣基進的參政,就是要證明,選民值得有理念、有理想的參選人,當好的政治離人民越來越遠時,讓有理想、沒資源的年輕人有機會進入體制,就是最好的解方。
不是有直播頻道就代表議事內容公開透明📹
屏東縣議會第19屆第7次定期會,從5月30日進入縣政總質詢,同時也是人民檢視現任議員與未來縣政施政方向的重要時刻,但是議會直播頻道卻無故「暫停直播」,自6月2日以來已是第4次不知原因的無實體會議。
飛彈狂襲,台灣人救助!
俄軍23日深夜再向烏南城市奧德薩發動空襲,造成至少1死18傷,其中包含4名兒童,而正位處奧德薩現場的我們高雄黨部執行長楊佩樺稍早也分享「迄今感受最恐怖的一場空襲」,指出首次遭空襲地點僅距離下榻飯店50公尺,並痛批俄軍轟炸世界遺產的暴行,只能用「瘋了」形
當護理師比病人還累——共存之前醫護已快被清零?
台灣基進上週就已針對目前醫療勞動問題提出呼籲,無奈「確診者照顧確診者」、「前線崩潰」等狀況仍然發生,我們在此提出兩大訴求:
➤正視護理過勞!死守護病比 病人安全不妥協
➤醫療人員權益直接照顧 縣市政府設立專屬窗口
雖慈悲沒有敵人,但敵人沒有慈悲
雖然我們疫情控制的很好、電視還能每天都在雞豬牛羊記者會,看來世界一片詳和,但還是想跟大家聊聊天;台灣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中國人在台灣運作了70年,台灣人依然沒有被打倒,因此才產生民主抗共的基因,但不是每個國家都能防住中國侵略跟中國病毒。
1. 美國遭遇政局動盪挑戰,日英等國均陷入疫情封鎖,共機艦入侵我國海空並未停歇,台灣現在是民主世界完好的前哨,需提升警戒,慎防局勢變化。
2. 中國借機發動鎮壓香港,濫捕民主人士, 近日更以 「民選獨裁」 等謠言誣蔑攻擊我國,大家要審慎注意危機當前,國內誰在應合中國。
3. 民主體制遭遇危機,並不是民主的弱點,成熟的民主有自我修復的能力。我們祝福美國,並將繼續與美國等民主國家密切合作。
4. 極權政體的攻勢,不只散播假資訊,還有不斷的挑起對立,削弱老牌民主國家。2021年沒有比2020年樂觀的理由,我們將繼續致力於建立代理人法等防衛機制,繼續支持政府強化防衛能力,並在更多內政民生問題上堅持民主理性對話。
5. 凡是中國反對的,就是好政策;中國贊成的,就有問題。此邏輯雖然過於簡單,卻屢試不爽。世局紛亂之時,大家仍須有基本判斷能力。
紅色滲透,五眼聯盟說台灣是中國勢力影響最嚴重的地方,2020我們撐過來了;也曾有報導說武漢肺炎台灣會最險峻,我們也守住了;在大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股市創新高,出口大爆量,但身處在惡霸的門口,我們沒有樂觀與鬆懈的理由,如果自我防禦決心成為台灣人的DNA,台灣必定可以長治久安,永續繁榮!
No...









